近年來,為了追求美觀和健康,整牙變得越來越流行。然而市場上有一些不明來源的正畸牙齒托槽,被貼上偽造的假冒商標,“搖身一變”就成了正品“行貨”。近日,普陀區(qū)檢察院以涉嫌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對被告人王某提起公訴。
某天,一醫(yī)療器械公司發(fā)現有網絡店鋪銷售自己旗下品牌的正畸托槽,而該店鋪并沒有獲得銷售授權,他們將托槽買來,經鑒定后發(fā)現產品的商標標識果然是偽造的,于是選擇報案,公安機關順藤摸瓜,抓獲了銷售涉案包裝的王某。
王某原本在某醫(yī)療器械公司工作,后來他選擇自己開店做生意,作為經銷商本應從品牌方正規(guī)渠道進貨,但王某一心想多賺點錢,便想到從非法渠道進購以此來壓低成本,然而從非法渠道進購的托槽都是散裝的,沒有外包裝和商標,要想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就需要為它穿上品牌“外衣”。恰巧王某某聽別人說起一名同事的父親張某某是開模具廠的,專門生產包裝盒、印刷品,于是他便與張某某取得了聯(lián)系,開始從這些小小的正畸托槽上攫取不正當利益。
王某自己從官方渠道購買了一套正品托槽產品并寄給張某某,讓他按照正品的規(guī)格生產外包裝和商標標貼。
最開始生產出的一批貨品并不能讓王某滿意,原來,由于張某某的廠子生產技術不過關,導致仿冒的外包裝比起正版的尺寸大了一圈,而如果商標標貼還是按照正品的大小來做,就會顯得特別假,于是之后的商標標貼也被改大了一點。經過一番調整后,這套仿冒的外包裝以及商標可以以假亂真了,王某不僅自己將其用于包裝低價托槽后售賣,還以30元左右一套的價格銷售給他人。
經審查,自2015年至案發(fā),王某銷售仿冒包裝及商標的金額達30萬余元。普陀區(qū)檢察院認為,被告人王某涉嫌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產品的外包裝及商標是很多消費者辨別品牌、區(qū)分產品真假的重要依據。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為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使來源不明的商品披上品牌的外衣,但這種行為同時也侵犯了商標所有權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消費者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產品,不要因貪圖小便宜,而買到有質量安全隱患的假冒產品。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